【議題】旁觀者效應:社會為何冷漠?

Wei-Ru
3 min readJun 21, 2018

--

在公車亭,一個人的臉跟衣服沾滿鮮血,而公車亭人來人往,甚至有人就站在他身旁,大部分的人都向他投以奇怪的眼光。那眼光不知道是關心、疑惑,還是害怕,但總之,沒有人向他伸出援手。一對夫妻經過那人身邊,又倒彈回公車亭的角落。先生用嚴厲的語氣跟太太說:你沒看到那個人都是血嗎?就叫你不要再靠近了…。

上述例子想必大家多少有經歷過,或是有耳聞:一個需要幫助的人,在熙攘的街道上,但卻沒有人伸出援手。

但大家知道嗎?這種冷漠的狀況就是在「人多」的時候更容易發生!

冷漠?被「旁觀者效應」影響的我們

人數越多,造成責任越被分散,導致人們採取行動的時間越長,甚至不行動的現象,就稱為「旁觀者效應」。

心理學家做了一種實驗,受測者身邊突然發生一件設定好的緊急事件。實驗結果發現緊急事件知情者數目越多,採取措施的人越少 ; 反之,知情者越少,人們就會意識到自己的重要性,以及責任,採取措施的比例就越高,猶豫的時間也越短。

當一個人面對緊急事件時,我們會意識到自己的責任之重大,並且會想盡辦法在最短的時間處理。而當人數越多時,我們就會有「別人應該會處理吧!」「他應該報警了吧!」的想法,把處理的責任,移轉到周遭的人身上。

可每個人都這麼想,因此事情就變成沒人處理、沒人關心,而大家也都成為冷漠的旁觀者。

看到這裡,也許大家就會把旁觀者效應記在心裡,想說下次遇到緊急狀況一定要挺身而出,責無旁貸。但除了知道旁觀者效應,我們再來看看「人眾無知」在整件事發揮了多大的影響力。

看似緊急,但大家都沒動靜?淺談「人眾無知」

人眾無知,為從眾行為的一種。人們在不確定目前身處的狀況時,會觀察他人來理解當下的處境,並且以此做出反應。

除此了旁觀者效應,整個事件中,我們還被「人眾無知」的現象影響:我們會用他人的行動來判斷這件事情緊不緊急,如果大家都沒有行動,那這個事件可能沒有想像中的緊急。

拿文章的例子來說,可能剛經過的路人,看到滿臉是血的他,會停住腳步(哪怕是三秒鐘),要詢問時,看到他周遭居然有一群人淡定地站著等車,那看來這件事應該沒有想像中嚴重,甚至已經被解決。所以在快速的幾秒判斷,選擇大步離開。

還有個常見的例子,就是地震時,大家的反應。在辦公室只要一地震,一定會有一些人在座位上尖叫,但又不願意跑去柱子躲,讓自己心安。因為他發現大家都坐在位置上,沒人跑沒人躲,那這地震應該不會造成任何危險。

因為人眾無知,很多事情都讓眾人錯判形勢,甚至造成悲劇。像是火災。若有發現微微的煙,但又看到周圍的人很淡定,當下就會認為,只有笨蛋才會緊張。可濃煙馬上竄出,甚至爆炸,那都被歸類為「意料之外」的事。

別再面面相覷了!一起成為緊急事件處理高手

當我們知道旁觀者效應以及人眾無知後,我們可以嘗試成為緊急事件的控制者。

(1)首先,我們要冷靜,並先了解事件。像今天的案例,我們可以先詢問那個人發生了什麼事?傷勢嚴重嗎?是否需要幫助?

(2)再來,成為事件的「控制者」。若對方需要幫助,可能要衛生紙止血,或是叫救護車,甚至是有車禍肇逃,需要報警,我們都可以分配事情給旁邊的人、尋求支援。有了指揮官,我想大家是願意聽從並幫忙的!

最後,我想整個事件參與幫助的人們,之後到世界的各個角落,若遇到緊急事件,他們會更有經驗與勇氣,處理並解決問題。這個社會不會再冷漠,因為大家都知道自己陷入的盲點,並且被突破!

--

--

Wei-Ru
Wei-Ru

Written by Wei-Ru

不專業社會觀察家,喜歡研究生活中的大小趣事。Linkedin: pse.is/KAGT2